為了提升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切實保障自身合法權益,通過以案說險的方式,幫助金融消費者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案例介紹
孫某致電某保險公司客服電話,要求查詢第三人的保單信息及賬戶現金價值,孫某表示,保單投保人是其母親,但是孫某并不能提供其母親的身份證號或者其他保單信息。
在無法核實孫某真實身份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客服電話工作人員告知孫某,查詢保單個人信息需要本人查詢,故拒絕了孫某的要求。孫某對此感到不滿,并就此事進行了投訴。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在核實情況后,聯系孫某再次作了解釋,說明為保護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只能由客戶本人或提供本人授權的有效公證文書才能查詢個人金融信息,孫某最終表示了理解。
案例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四條,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20〕第5號)第二十八條,消費者金融信息是指銀行、支付機構通過開展業務或者其他合法渠道處理的消費者信息,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財產信息、賬戶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與特定消費者購買、使用金融產品或者服務相關的信息。
風險提示
金融消費者要不斷加強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意識,妥善保管自己及家人的個人賬戶信息、銀行預留信息、身份信息等重要資料,不要輕易透露給他人。同時,不要隨意點擊陌生網站鏈接或使用公共場所無線網絡,避免信息泄露對個人資產和信用造成風險。
金融消費者要積極了解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消費者信息保護政策,如確需查詢個人金融信息的,可提前致電銀行等金融機構客服電話咨詢相關流程,避免造成不便。
返回列表

